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202511牡丹車站~松仔嶺古道、石笋基石、焿子寮西南峰、焿子寮山、焿子寮古道、石笋公&媽、石笋尖、石笋古道~O繞


前一陣子北岳登山隊,在雙溪牡丹舉辦了一場【章魚遊戲- 20大景區實境全攻略】,
看YT影片幾百位山友齊聚形同長蛇陣,場面浩大搞得熱火朝天,只是畏於當日高溫
,近來身體欠操又不耐熱,便未參舆這場活動 深感惋惜!
近日天氣稍轉涼,下意識的就想起 咱也來趟【牡丹】自由行,順便補遺多年前造訪時,
尙未走過的【松仔嶺古道】與石笋公、石笋媽。

行走時間距離: 7.4 km (04:37)



上到稜線 抬頭仰望這座長柱型的山頭,嘿嘿…不言而喻【石笋公】 非浪得虛名啊!



09:05搭台鐵區間車抵【牡丹車站】
例假日 好多山友在此下車整隊中,為了拍照存證只能
稍等隊伍離去後,趁空檔才好拍照取景。



沿牡丹路前行~



漫步在站前的牡丹路上,放眼望去遠方有座 宛如金字塔型的山體,正是【牡丹山】



09:09【福壽橋】前叉、取右上石階~



09:11石階步道上來即接產道,往左行~



09:15協天宮牌樓叉路、取右上斜坡路往【協天宮】



09:21產道叉、左路預計為回程之路;先往右行~



09:25抵達【協天宮】
旣來之…就上去參拜一下,祈禱此行能風調雨順、一切平安,呵…我這是在掰啥!



對於牡丹這個小村落來說,【協天宮】的信眾將廟宇打理的有條不紊,環境相當清幽。



廟埕相當寛敞,可看見疊嶺層巒的群山。



09:28保甲路古道入口位於洗手間旁,正式邁入這條尚未
走過的【松仔嶺古道】,心中自是有解鎖新路線的莫明雀躍?!



古道口有棵屹立百年的迎賓老樹【九重吹】,雖然老態龍鍾,
但樹姿優雅像是古道的守護老者。



【松仔嶺古道】距離上次山友除草時間約已過了一年,
路跡尚存但部份路段已雜草掩徑,左支右絀走來並不輕鬆。



這條古道走起來一直不太協調有點傾斜,身體感覺很彆扭?!



來到古樸的石階路,步伐才恢復常態。



09:50經過小溪,看似淺溪 以為穿短統雨鞋可無礙踏過,
哪知一腳踩進,整支鞋陷入泥濘慘被吞噬,哇咧!



蹽過小溪、上頭有顆肉粽型巨石,坐在岩石上清理雨鞋
倒掉污水泥沙,襪子濕漉漉穿著真不舒服呐!



10:00遇到古道上的第一間石砌古厝【石笋10號】



石砌古厝看似經過翻修,關門閂戶屋主大槪久久才會回來一趟。



續行…循著散落一地的柚子,屋側小水泥路往外行~



10:11步下石階接〈石笋路〉,取前行過【石笋二橋】



10:14焿子寮叉
2往《焿子寮古道》;先取直行1〈約五分鐘〉去摸【石笋礦基石】,再返~



10:16石笋基石又稱(石筍尖東南峰)H 110m,
礦務課第八百六十一號基石。靠近馬路擋土牆盡頭。



〈石笋路〉溪岸下,是水流湍急的【石笋溪】,不時激起一陣陣白色的水花。

10:20返回(10:14焿子寮叉)、取左往《焿子寮古道》



10:23陡上一小段斜坡路,來到【石笋23&24號】屋宅。






從【石笋24號】屋宅右側邊坡進入黃土泥徑~



這段山徑仍然屬於【石笋越嶺古道】範圍。






10:49《焿子寮古道》叉
右往《雙溪、大觀寺》;取左進入《焿子寮古道》,突然兩隻小山猪來亂,害我驚一丢!






10:52庚子寮山西南峰▲H310m,礦務課第八百六十號基石



續行…山徑愈發清晰好走~






10:58庚子寮山▲ H315m,礦務課第四百八號基石
直行可接往《燦光寮6號》;取左陡下往《石笋公&媽古道》






竹林山徑高低起伏,不時有古老的石階、頹圯倒塌的古厝遺跡出現。



11:16古早厝地叉、右往《燦光寮6號》;取左往《石笋公&媽》



這座古厝剩下這堵石砌牆,頑強的屹立不倒!






11:31古道叉、左往《牡丹車站》;取右往《石笋公&媽》



開始陡上爬升大約70m高的山路~






11:42上稜叉路
無路標指示 兩邊都有路條,查看航跡 左往『嬤』,先取右往『公』,再返。



赫…上方出現長柱型的山頭!加把勁!快登頂升天了。



11:45石筍公▲H322m驚險的岩稜,沒有山頭標示牌。



顫顫巍巍的站立在山頂,環顧四週群山峻嶺,這一刻…



如果不是剛剛眼前一隻蝴蝶翩翩飛舞,這時彷彿
像是按下暫停鍵,天地間只剩下無聲的靜寂。



返回(11:42上稜叉路),續往《石笋媽》



11:55石筍媽▲H300m有山頭告示牌。


石筍媽山頂,一方展望👀



12:14在《石笋媽》休息片刻、補充一下體力,迎接下半場,循稜前行~



12:21陡下續接《石笋古道》;取右轉~



12:24出現古厝群



12:26《石笋古道北路》叉、左往【石笋30號】;取右往《石笋古道古厝群》



古道行走,【石笋溪】的流水聲,像是交響樂團
在演奏一場氣勢磅礴的自然樂章,轟然不絕於耳)))


12:31經過一座佈滿青苔與歲月的水泥橋(回拍)



12:36走下舗著綠色地毯般的石階,前面是處崩塌零散的古厝地。






連棟斷垣殘壁的古厝群,遙想當年先民在此聚居安身落戶,又是何種生活感受?





《石笋古道古厝群》處處遺留下歲月的痕跡






忽然想起一句話說道:古道不只是故事的延伸,更像一場回望地方的深呼吸。



12:41古厝叉、右
2往《燦光寮6號》;取左1往《石笋古道》



12:44
重點上下叉路、gpx不太好辨別😡
2往《三分子古道、大牛埔山》;取左1下往《石笋尖、牡丹車站》



12:48涉水過石笋溪






13:00【石笋32號】叉
2下接《石笋大橋》;取直行1往《石笋尖、牡丹車站》



古道上 罕見掛有門牌號的癈棄古厝!



13:10【石笋尖】登頂叉
無路標指示、黃藤大軍雜亂無章形成拱門只能蹲低身體鑽過、
直行2往《牡丹車站》;先取右轉1登《石笋尖》再返。



13:12石筍尖▲H269m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、樹林內 無視野展望。



13:16原路返(13:10石笋尖登頂叉),取右行往《牡丹車站》






13:30抵《石笋尖》登山口,接產道 往左下行~

13:32返回(09:21產道回程叉)



循原路 下抵【福壽橋】前叉路,再度募然回首【牡丹山】👀



13:42返回終點《牡丹車站》。
 整趟走完 看了時間,居然比一年前,山友走的時候多耗了一小時,可見【松仔嶺古道】
這段山徑,一旦過了保鮮期之後行之不易,鄉親如預走此線,時間上得重新評估拿揑。